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永續城市:打造宜居、環保與共融的未來
永續城市:打造宜居、環保與共融的未來
在人類歷史中,無論是大草原、農村、小型城市還是現代都市,人類始終與環境密切相連。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大量人口向城市遷移,城市人口和污染問題日益加劇。過去,城市規劃者對永續發展的關注較少,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已明白永續發展的迫切性。這也促使聯合國將「永續城市」列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中的第11項目標。本文將探討永續城市的定義、特徵及其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何謂永續城市?
簡而言之,永續城市(Sustainable City 或 Eco-City)是在建設、設計與運行的過程中,優先考量自然環境的保護、城市居民的身心與經濟健康,以及社會福祉的城市。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些城市致力於避免對當地生態與生物造成破壞,並透過建設具備彈性的城市空間,為後代提供安全堅固的房屋。因此,在設計與建設永續城市的過程中,生物多樣性、環境保護、空氣與水的品質,以及土地使用等議題都被深入考量。同時,永續城市亦具備適應與應對能力,能有效抵禦颶風、野火與洪水等極端天候所帶來的風險。總而言之,永續城市不僅能夠保護人類與環境,還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這一概念來自多個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1)、歐盟永續城市發展框架、世界銀行等。這些機構強調,永續城市應兼顧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及社會公平,並透過綠色基礎設施、低碳經濟與資源效率來提升城市韌性。
永續城市的關鍵特徵
-
綠色能源與能效 – 採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力),並推動節能建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永續交通 – 鼓勵大眾運輸、自行車、步行及電動車,以減少污染和交通壅塞,並規劃完善的人行道、單車道與便捷的單車停放設施。
-
智慧城市規劃 – 建立綠地、混合用途開發與緊湊型都市設計,以減少城市無節制擴張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
廢棄物減量與循環經濟 – 著重於回收、堆肥及減少掩埋廢棄物,並鼓勵資源再利用與減廢設計。
-
水資源管理 – 採用雨水收集、高效廢水處理及節水技術,以確保城市水資源持續使用。
-
生物多樣性與綠地 – 保護生態系統,增加公園與綠地,並推動都市農業,讓城市更具生態韌性。
-
韌性與氣候調適 – 建設能抵禦極端氣候(如洪水、熱浪)的基礎設施,提高城市對環境變遷的適應能力。
-
社會包容性與福祉 – 確保可負擔住房、醫療保健,並促進社區參與決策,以維護社會公平。
永續城市的重要性
全球大多數人口居住於城市中,永續城市的發展不僅能減輕城市對環境所帶來的挑戰,也有助於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根據聯合國統計,至2022年11月,全球人口已達80億,超過50%居住於都市區,預計到2050年,都市人口比例將增至70%。城市增長主要集中在小型與中型城鎮,這加劇了不平等與貧富差距。貧民區人口不斷上升,反映出住房危機的燃眉之急,也凸顯提供多元化住房選擇、公平的公共交通和基本服務的迫切需求,以滿足城市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人口增長、城市無節制擴張、貧民窟增加及貧窮問題,都是永續城市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歐洲為例,歐洲城市地區居住著超過三分之二的歐盟人口,並消耗了約80%的能源,創造了歐洲85%的GDP。這些城市不僅是歐洲經濟的引擎,也推動了全歐盟的創造力與創新。然而,這些地區同時面臨著嚴重的失業、種族隔離和貧窮等社會問題,顯示出即便在發達地區,永續發展同樣是急需解決的課題。
未來展望:邁向更永續的城市生活
透過實施永續城市發展,國家不僅能夠保護人類與環境,還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永續城市是人類未來居住的趨勢。若欲避免氣候變遷的挑戰,人類應落實永續的生活習慣。例如,選擇更環保的交通方式、支持綠色能源、參與廢棄物回收,甚至在社區中倡導永續發展的理念。
結語
隨著全球城市化的加速,永續城市的建設不再是未來選項,而是當前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從政策落實到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只有當政府、企業與民眾共同努力,我們才能建立起既環保又宜居,且能抵抗未來挑戰的城市,確保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不僅是對當前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為未來世代創造一個持久、永續的生活環境。
資料來源:
免責聲明:
-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