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SBTi 更新淨零排放標準,幫助推進企業氣候行動

SBTi 更新淨零排放標準,幫助推進企業氣候行動 

 

科學碳排放目標倡議組織(SBTi)近期發布了最新版企業淨零排放標準草案,這一舉措對於推動全球企業實現減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該草案在延續既有嚴謹性的同時,也採取了更為靈活和務實的方法,以應對當前企業在碳中和進程中的挑戰。 

 

核心內容與創新亮點 

 

此次發布的草案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在碳補償和範疇3排放(Scope 3)的新規則: 

  • 限制碳補償的使用範圍:該草案重申,碳信用僅適用於經過徹底減排行動後的殘餘排放。這一立場雖然與過去一致,但新提案鼓勵企業在直接供應鏈之外投資碳補償,以支持全球氣候目標,此舉旨在解決批評者提出的碳補償可能阻礙氣候融資流動的問題。 

  • 範疇3排放的簡化規則:企業普遍面臨範疇3排放數據收集與管理的困難,因此,草案採用了更具彈性的方式。例如,企業可以基於綠色採購策略或特定高排放活動設立目標,而不必在整體範疇3排放上設定全面的減排指標。 

  • 中小企業及新興市場的支持:草案提出了針對中小企業(SMEs)和新興經濟體中企業的簡化要求,為這些資源有限的組織提供更易於落實的入門標準,鼓勵其參與淨零排放承諾。 

  • 強化透明度與問責機制:提案要求企業定期對減排進展進行評估並公開傳達,確保氣候行動的透明度與可追蹤性。 

 

潛在影響 

 

  • 促進氣候融資與合作:新標準為企業參與氣候行動提供了更明確的方向。同時,對於跨供應鏈的碳信用投資規範,可能促進企業間的合作,特別是在全球南方國家和新興市場。 

  • 提升全球淨零目標的實現可能性:根據SBTi的預測,到2024年底,近一半G7股市上市公司將採用經驗證的目標。此草案的發布,將進一步鞏固企業在實現淨零目標上的角色。 

  • 提高中小企業的參與度:新興市場與中小企業一向面臨資源與技術限制,此草案提供了簡化的框架,降低了這些企業參與淨零行動的門檻。 

 

挑戰與爭議 

 

儘管新版草案提出了多項改進措施,但其仍面臨一些挑戰: 

  • 碳補償的效果與可靠性:批評者指出,碳信用的環境效益不易量化,可能存在不準確或誇大的問題,從而導致所投資的碳補償項目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 範疇3排放的複雜性:雖然草案採取了靈活方式,但企業範疇3排放的管理難度依舊高,尤其是跨國企業的供應鏈涉及範圍廣泛,數據不易獲取。 

  • 政治與市場阻力:近來政治與法律壓力對部分地區的氣候行動產生影響,特別是在美國,某些企業選擇重新考量其氣候策略。 

 

結語 

 

科學碳排放目標倡議組織(SBTi)的新版企業淨零標準草案,透過嚴謹與靈活並重的方式,展現了應對氣候挑戰的智慧與前瞻性。其強調企業問責性與透明度,並為資源有限的企業提供支持,為全球氣候行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未來的成功仍取決於利益相關各方的廣泛參與,也期待這一標準能在完善後為企業引領減碳之路提供更加實用的指南。 

 

 

參考資料:  

  1. https://esgnews.com/sbti-publishes-initial-draft-net-zero-standard-to-boost-corporate-climate-action/ 

  1. 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news/sbti-launches-draft-corporate-net-zero-standard-v2-for-consultation 

  1. https://www.esgdive.com/news/sbti-releases-draft-update-corporate-net-zero-standard-version-2/743102/

  1. 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 

 

免責聲明:  

  1.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1.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