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歐盟理事會支持三年平均規則,緩解汽車業2025碳排壓力
歐盟理事會支持三年平均規則,緩解汽車業2025碳排壓力
在全球車輛電動化持續推進之際,歐洲汽車產業正面臨嚴峻的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壓力。歐盟理事會近期支持一項重大修正案,決定將2025年起實施的乘用車與廂型車碳排放目標之合規計算方式,從原先的年度計算,改為2025至2027年三年平均值。這項措施一旦正式立法,將為汽車製造商在過渡期爭取寶貴的喘息空間,並強化產業對未來監管環境的信心。
政策背景:減碳目標與產業轉型的挑戰
根據現行歐盟氣候政策法規,自2021年起新車碳排放標準即持續收緊,目標是在2035年達成乘用車與輕型商用車零排放。2025年是過渡期的第一個重要節點,屆時車廠須使其新車平均碳排放量比2021年進一步降低15%。這項目標對仍大量仰賴內燃機車款的車廠而言,無疑構成巨大挑戰。
雖然多數車廠已啟動電動車平台開發與產線改造,但受限於電池供應鏈、技術成熟度與消費者接受度,純電車在2025年前仍難以大規模取代傳統車款。此外,高通膨環境下原物料與運輸成本高漲,也壓縮了車廠的資源調度與投資能力。
三年平均規則:產業彈性的關鍵改革
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理事會批准的「三年平均」合規機制,無疑為汽車業提供一項關鍵的靈活措施。根據修正案,車廠的碳排放將依2025、2026與2027年三年平均值評估,而非每年獨立計算。這意味著車廠可以在轉型初期(如2025年)容忍較高排放,待電動車產能於2026、2027年提高後彌補差距,整體仍符合排放標準。
歐盟理事會在聲明中指出,此修正案旨在「提供製造商更多實際操作空間,讓他們能穩健地過渡至更潔淨的技術」。該措施亦是今年3月公布的《歐洲汽車產業行動計畫(Industrial Action Plan for the European automotive sector)》一環,該行動計畫強調「透過法規穩定性與靈活性,協助產業在地緣與經濟不確定性中持續邁向淨零目標」。
「過渡式合規」之彈性作法可能將被廣泛應用
此次修正案完全照歐盟執委會原始提案通過,未經任何修改,顯示政策立場已取得多數成員國共識。歐洲議會也已於5月8日表決通過,後續僅待法律與語言審查,即可正式刊登並生效。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本身並未修改原2025排放標準的具體數值,而是透過計算方式調整,兼顧氣候政策目標與產業實際困難。這種「過渡式合規」手法,或將成為未來歐盟在其他淨零法規領域中重複採用的模式。
持續前行的淨零未來:從寬不等於放鬆
儘管此項措施被部分人士視為對汽車製造商的「讓步」,但歐盟長期淨零政策方向並未改變。根據已生效的法規,自2035年起歐盟境內販售的新車將全面達到零排放標準。這意味著車廠在未來10年內必須持續強化電動車布局與再生能源整合,僅靠制度彈性並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這次修正案反映出一種「務實轉型」的策略路徑——既要維持氣候雄心,也必須讓產業能跟上轉型速度。從過去數年的實施經驗來看,單靠壓力與罰則難以驅動轉型,穩定的政策預期與技術過渡期,反而更能激發產業投入長期創新與資本配置。
結語
這項三年平均規則雖非結構性變革,卻是制度設計中的精巧調整,體現歐盟在淨零過程中的「適度彈性原則」。它不僅讓車廠得以減輕短期壓力,也提供監管機構檢視法規實施效果的緩衝期。最終能否促成產業穩健轉型,仍需視未來幾年市場動能、基礎建設、技術進展與消費者行為而定。
參考資料:
免責聲明:
-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