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SBTi上修標準,將不再接受「低於2°C」的減碳目標
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發布新的策略,上修企業訂定減碳目標的最低標準。明(2022)年7月開始、最遲2027年開始,企業不再能以「控制升溫在遠低於2°C以內」(well below 2°C)為減碳目標的情境,而須以「控制升溫在1.5°C」的情境設立減量目標。以1.5°C為目標減排,已是大勢所趨。
SBTi(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發布新的策略,上修企業訂定減碳目標的最低標準。明(2022)年7月開始、最遲2027年開始,企業不再能以「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控制升溫在遠低於2°C以內」(well below 2°C)為減碳目標的情境,而須以「控制升溫在1.5°C」的情境設立減量目標。
從「控制在2°C」、到「控制在遠低於2°C之內」、再到「控制在1.5°C」
自2015年開始,SBTi從一個初發展的概念,五年之間成為氣候減緩上,全球成長最快、也最負聲譽的倡議,目前受認證的企業已經涵蓋全球經濟的20%。至今,全球有來自60個國家、遍布50個產業、總數1500家的企業,用扎實、可信、符合氣候科學的方式,制定減碳計畫。
近期的數據也顯示,以科學為基礎的減量目標正有效地協助企業減碳:2015至2020年間,當全球能源及工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3.4%,減碳目標受SBTi認證的企業,同期減少了25%的排放量。
如今SBTi將最低標準訂在「控制升溫在1.5°C」的情境,並非一蹴可幾。2018年,在IPCC(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發表〈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之後,SBTi展開了一系列公眾諮詢。當時,「控制在2°C」的減碳情境仍是SBTi架構的主體;並且,減碳目標受SBTi認證的220+企業中,使用「控制在1.5°C」情境的企業屈指可數。
IPCC的報告揭示了企業的減碳目標必須更具野心,但倘若SBTi將標準提高到大部分的企業都辦不到的程度,反倒會澆熄發展的動能。為了化解這個兩難,SBTi當時將最低標準從「控制升溫在2°C」,提升到「控制升溫在遠低於2°C之內」(well below 2°C);同時,在2019年5月發布了「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運動,加速與企業議和、設定1.5°C的目標。
今非昔比,如今全球減碳的野心已大大提升:中、美、歐盟、英、日等大經濟體紛紛宣示更具野心的氣候目標;從2021年初至今,向SBTi申請認證的企業中,有66%以「控制升溫在1.5°C」的情境設定減碳目標,1.5°C已然是企業最普遍的選擇。參與「Business Ambition for 1.5°C」運動的企業,也從一開始的28家,在兩年間成長至600家,涵蓋全球13兆美元的資本,僅略少於中國的GDP。
SBTi的新策略
以「控制升溫在遠低於2°C之內」情境設定的範疇一、及範疇二目標將逐漸被剔除。在2020年以前(包含2020年)獲得認證的企業,直到2025年之前仍能使用SBTi目前的標準。在2021年之後(包含2021年)獲得認證的企業,至少每五年需重新審視、並更新其減碳目標。
所有於2022年7月15日之後提交認證申請的企業,則需要採用新的標準。■
圖片來源: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1
資料來源:
Climate ambition: SBTi raises the bar to 1.5°C
Let’s limit warming to 1.5°C: Our new 2021-2025 strategy
編譯: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 (CCS) / 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