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2022 年非洲 5 大環境問題

世界上面積第二大、人口第二多的大陸是非洲。今年早些時候,非洲開發銀行發布了《2022年非洲經濟展望》,其中詳細介紹了非洲大陸如何首當其沖地承受氣候變遷,儘管非洲大陸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僅佔全球總排放量的3%。由於極易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而且對氣候衝擊的適應準備不足,它是世界上氣候適應能力最差的大陸。

 

以下是非洲一些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以及地方和國家政府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1. 森林砍伐

森林砍伐是危害整個地球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不僅僅是非洲。土壤侵蝕、氣候變遷、降雨量減少和許多其他不利情況部分是由於砍筏木材和減少森林轉為農田造成的。由於多種原因,整個非洲的森林地區都被砍伐,其中之一就是可可,這是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作物之一。象牙海岸共和國 、加納、奈及利亞和喀麥隆這四個非洲國家使用大量土地生產可可豆,世界上約四分之三的可可豆來自他們

當森林消失時,當地土地就會失去保護他們免受洪水侵害的辦法。森林起到海綿的作用,吸收雨水,穩定土壤,並不斷釋放水分。因此,隨著非洲森林砍伐速度的加快,土壤結構發生變化,穩固的土壤顆粒受到干擾。下大雨時,由於森林砍伐導致地面覆蓋物流失,會發生山洪暴發。當森林覆蓋被清除時,徑流迅速進入溪流,河流水位提高,使村莊、城市和農田對洪水的承受度變得脆弱,尤其是在雨季。

象牙海岸西部 Scio 森林保護區內的可可種植園被砍伐的樹木。Mighty Earth攝

 

降雨量隨著雨林的減少而減少。農業一直高度依賴大自然,尤其是在非洲。農民需要穩定的光照、溫暖和降水來生產我們所有人賴以生存的食物。非洲的森林砍伐正在增加,導致吸收到大氣中的水分減少。降雨減少意味著乾旱的可能性增加。目前,非洲國家正在增加自己的財政責任。例如,盧安達承諾到2020年恢復200萬公頃土地,將過去五年的恢復預算增加兩倍,而馬拉維宣布承諾投入450萬美元用於青年主導的恢復實施。

 

2.空氣污染

根據美國宇航局2019年的一項研究,非洲每年有780,000人過早死亡可歸因於空氣污染。奈及利亞和南非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擴張導致高死亡率,而西非和中非的死亡主要與火災排放有關。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項研究, 1990年至2017年間,整個非洲的室外空氣污染死亡人數增加了60%。 非洲的空氣污染主要可追溯到天然氣工業和城市排放的臭氧、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硫酸鹽、煤煙和有機碳,每年造成超過300,000人死亡。

到 2021 年,煤炭發電量將增長 9%,達到 10,350 瓦每小時的歷史新高。路透社攝

 

儘管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是森林和田地的燃燒,燃燒生物質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很常見。因此,這種做法是空氣污染導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約有70,000人過早死亡。

希望改善農村或人煙稀少地區的電力連接的政府和私營部門組織遇到困難,因為非洲的許多農村地區都是單獨孤立的,這一因素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能源分配的資本基礎設施成本。政府正在投資太陽能和風能設施,以確保這些地區的人們能夠獲得清潔和可負擔的能源,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長期暴露於燃燒木材燃料、煤炭或使用煤油燈而帶來的健康危害和疾病和可能。

近年來,非洲在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主要由埃及、南非、肯尼亞、納米比亞和加納引領。為了同時加快能源獲取和支持永續經濟增長,非洲的再生能源結構越來越多地從傳統的水電和熱力設施轉向可再生能源替代品。

 

3. 水污染

非洲社區面臨著水污染的嚴重威脅。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UNDESA)的數據,在非洲,估計每小時有115人死於衛生條件差、衛生設施不足和受污染的水引起的疾病。

從埃塞俄比亞亞貝洛奧羅米亞的動物蓄水池取水。/ VCG 照片

 

水是身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幸的是,有無數非洲社區無法獲得清潔、安全的飲用水、烹飪用水和個人衛生用水。此外,淡水源受到病毒、細菌、寄生蟲和污染物的污染,造成水資源短缺。霍亂、傷寒、痢疾和腹瀉病等熱帶疾病會因缺水而傳播。沙眼是一種可導致失明的眼部感染,鼠疫和斑疹傷寒是一些常見的疾病。

為了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家庭主婦必須走很遠的路。背大桶水回家是家庭中女性成員和年輕女孩經常要做的一件苦差事。他們常常不得不提前離開學校,錯過了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以換得養家糊口。這些取水是有風險的,可能會對女孩和婦女造成身體或性方面的潛在傷害。

 

4. 生物多樣性喪失

非洲的生物多樣性對世界至關重要。非洲大陸擁有世界上22%的哺乳動物物種、近五分之一的鳥類物種和六分之一的植物物種。在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中,有8個位於非洲大陸。它們包括許多特有物種,是全球最豐富和生物最瀕危的地區。 許多因素──包括人口增長、農業技術、快速城市化、基礎設施發展和非法販運,正在導致非洲大陸的生物多樣性出現前所未有的下降。

照片攝於馬達加斯加拉諾馬法納。攝影: Getty Images

 

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馬達加斯加和印度洋島嶼列為非洲最瀕危的島嶼之一。據IPBES稱,約有100萬種物種瀕臨滅絕,未來幾十年還會有更多物種瀕臨滅絕。到本世紀末,預計過度使用和生態系統退化將導致20-30% 的湖泊物種滅絕,50-60%的非洲鳥類和哺乳動物物種以及野生動物和漁業消失。

為應對這些挑戰,包括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蒲隆地、南蘇丹和盧安達在內的 東非共同體(EAC)成員國製定了打擊偷獵以及野生動物和野生動物產品非法貿易和運輸的區域辦法,並且正在目前正在區域和國家層面實施。該方法建立在六個主要支柱之上:更強大的政策、改進的執法能力、研發、地區參與以及鼓勵區域和全球合作。

 

5. 漏油

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是奈及利亞,那裡每天生產超過3億升原油,被認為是該國70%收入的來源。自60多年前在尼日利亞發現石油以來,不受控制的洩漏在石油工業中屢見不鮮,而石油工業是該國GDP的主要來源。據估計,每年有240,000桶原油洩漏到尼日爾三角洲,使農業、水道和大氣中的有害化學物質中毒。據《健康與污染雜誌》(Journal of Health and Pollution) 2018 年的一份報告 ,1976年至2014年間,這個石油資源豐富的地區發生了12,000多起漏油事件。其中一半以上是油輪事故和管道退化造成的。根據一項將尼日爾三角洲的環境污染與嬰兒和兒童死亡率聯繫起來的研究,在母親住家10公里範圍內的石油洩漏會增加新生兒死亡率,並對母體後代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兩名男子走在覆蓋博多市附近一條小溪的浮油中。攝影:Sunday Alamba/美聯社

 

石油公司還被指控未能按照尼日利亞法律的要求履行其在24小時內清理洩漏的法律義務。國際特赦組織指控尼日爾三角洲最大的兩家企業和Shell和Eni在處理當地漏油事件方面存在疏忽。據活動組織稱,由於公司對漏油事件的不負責任的反應,尼日爾三角洲的環境災難變得更加嚴重。然而,兩家公司此後都駁斥了這一說法。

 

 

資料來源:https://earth.org/environmental-issues-in-africa/

圖片來源:https://earth.org/environmental-issues-in-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