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交互影響

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交互影響

全球正面臨著「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雙重危機,且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愈來愈緊密。1992年的里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上,參與締約國為因應這些挑戰,分別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下稱UNFCC)與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下稱CBD)。UNFCCC主要聚焦於溫室氣體減量,以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而CBD則著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雖然兩公約的目標看似不同,但因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彼此影響,兩者的目標實際上息息相關。本文將探討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相互影響,分析氣候變遷如何破壞生態系平衡,生態系受損又如何加劇氣候變遷。

根據聯合國「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Sixth Assessment Report),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森林、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許多物種因無法適應或無法遷徒,而面臨生存危機,甚至滅絕。氣候變遷不僅對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還會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並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導致生態系統自我平衡與回復的能力下降,使其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形成惡性循環,以下將分別探討氣候變遷與陸地、海洋和淡水生態系之間的相互作用。

 

氣候變遷對陸地生態系的影響

所謂的自然碳匯,是指利用大自然吸收和儲存大量地球上碳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森林覆蓋地球陸地表面約30%,是全球重要的自然碳匯。森林亦提供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為無數物種提供家園,以及食物、原料等重要資源,並具文化、娛樂價值,還有助於保護水資源、緩解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氣候變遷下,溫度提升造成部份樹木不適生存,也可能導致野火,燒毀樹木。當大片森林遭到破壞時,將衝擊依賴森林生存的當地物種與社區、減少糧食生產、減低涵養水資源能力,以及減少自然碳匯,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極端氣候。

 

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系的影響

海洋具高熱容量(吸熱能力強),全球升溫下,海洋吸收大量熱能產生海洋熱浪。海洋熱浪導致珊瑚白化,部份海藻和海草因此死亡。由於珊瑚礁、海藻森林和海草床是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且海藻森林和海草床也可作為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熱浪導致海洋生態系被破壞,負面衝擊食物鏈、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

除了吸收熱能以外,海洋也吸收二氧化碳,造成海洋化學性質改變,導致海水酸化(pH值變低)。海洋酸化的情況下,對行鈣化作用的海洋生物有害,包含珊瑚、甲殼類、鈣化藻類與某些軟體動物等,抑制這些生物的生長與繁殖、降低其形成碳酸殼體的能力,使其變脆弱,破壞食物鏈與生態平衡。海洋生態系受損,不僅會威脅漁業產量,影響糧食供應,還可能損害依賴珊瑚礁旅遊和捕撈業為生的社區,造成經濟損失。這些生物的減少也影響海洋碳匯的能力,因為它們在碳的吸收和儲存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氣候變遷對淡水生態系的影響

水溫上升會導致水中溶氧量(含氧量)減少,並提升水生生物的代謝速率(需氧量提高),因此魚類等生物面臨缺氧的問題,影響其繁殖和生長。高水溫對於生活在冷水環境的物種影響尤為明顯,例如適應冷水環境的物種(如鱒魚)的存活率降低,而某些物種(如鮭魚)係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繁殖,高溫下無法成功產卵。在這種情況下,河流、湖泊和沼澤等淡水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面臨逐漸下降的風險。淡水植物和土壤等也具有碳匯的功能,當這些系統受到破壞時,碳的吸收和儲存能力將減少,加速氣候變遷。此外,淡水生態系的受損會衝擊依賴這些資源的當地社區,如漁業和農業灌溉,最終對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總結來說,氣候變遷對陸地、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的影響深遠且多方面,這不僅威脅到生物多樣性,還破壞了自然碳匯的功能、減少糧食產量,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我們必須正視並理解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間之交互影響。未來,我們需更加關注這些生態系的保護與恢復,以確保生物多樣性得以維持,提高生態系統的韌性。唯有如此,才能減輕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並為永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limatechangenews.com/2024/10/21/its-time-to-pull-down-the-uns-artificial-divide-between-biodiversity-and-climate/
  2. https://www.eesi.org/articles/view/climate-change-and-biodiversity-loss-twin-crises-interconnected-solutions
  3. https://www.ipcc.ch/report/ar6/wg2/downloads/report/IPCC_AR6_WGII_TechnicalSummary.pdf
  4. https://unfccc.int/resource/docs/publications/forest_eng.pdf
  5. https://www.climatehubs.usda.gov/hubs/northwest/topic/salmon-and-climate-change-southeast-alaska
  6. https://www.tu.org/science/conservation-research/climate-change/

 

免責聲明: 

  1.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1.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