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2024年世界土壤日:透過科學方法珍愛土壤

2024年世界土壤日:透過科學方法珍愛土壤 

 

2013年12月,聯合國大會正式將每年12月5日訂為「世界土壤日(World Soil Day, WSD)」,以彰顯土壤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福祉的重要性。土壤不僅是植物生長的基礎,更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資源、調節氣候等功能。然而,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腳步,土壤面臨著土壤養分(如有機質等)耗竭、污染等挑戰。這些土壤退化問題不僅直接影響糧食安全,更會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系統失衡。為此,今(2024)年世界土壤日以「珍愛土壤:量測、監測、管理(Caring for Soils: Measure, Monitor, Manage)」為主題,強調透過科學方法量化、監測土壤狀況,並據以制定精準的管理策略,以維護和改善土壤品質,本文將依今年主題作出如後概述。 

 

土壤重要性 

  1. 供應植物生長要件:土壤為植物根部提供生長空間,並供應植物生長所需的15種必要的營養元素。 

  1. 供應糧食:人類95%的食物直接或間接產自土壤。 

  1. 碳儲存量:土壤碳儲存量是大氣的3倍,是森林的2倍 

  1. 淨化與涵養水資源: 雨水滲入土壤後,土壤中的孔隙會滯留水份,達到涵養水源的效果。同時,當水通過土壤時,土壤能吸附水中的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物,淨化水質。 

  1. 維護生物多樣性:土壤是全球生物重要棲地之一,孕育了無數的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對維護生態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平衡相當重要。 

 

土壤的破壞不僅導致生物棲地減少,降低生物多樣性,破壞生態系統平衡,還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減少農作物產量。此外,土壤劣化會削弱其淨化水質之功能,使得農藥、重金屬等污染物更容易汙染地下水和地表水,進而危害動植物生長;又因土壤可以儲存大量的碳,其退化也會加速氣候變遷。 

 

土壤量測、監測與管理 

所謂的土壤量測,指「測量」及「量化」土壤的物理(如密度)、化學(如酸鹼度、有機質含量、重金屬含量)和生物性質(如微生物數量)。土壤監測則是基於量測數據,持續追蹤與分析土壤長期變化,協助發掘潛在問題。土壤管理則是以量測與監測結果為基礎,規劃及實施土壤保育或修復等;聯合國數據顯示,透過土壤管理,糧食產量將可增加58%。 

 

聯合國針對土壤管理建議措施包含: 

  1. 免耕或少耕:減少翻土對土壤的擾動,保護土壤品質。 

  1. 輪作:在同一塊土地上交替種植不同作物,由於土壤中不同養分輪流被不同作物吸收,有助於保持土壤品質。 

  1. 覆蓋種植:將植物殘體、稻草等有機物覆蓋在土壤表面,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水分蒸發,減低土壤溫度變化,並保護土壤免受風雨侵蝕。更重要的是,有機覆蓋物在分解過程中會釋放出豐富的有機質與其他養分,供土壤吸收,提升土壤品質。 

  1. 糞肥及堆肥滋養:糞肥和堆肥富含有機質與多種其他養分,加入土壤中,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提高土壤品質。 

 

土壤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與延續的基礎。我們可運用科學知識與方法,量測土壤特性,監測其變化,以實踐永續土壤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確保糧食安全、淨化水資源、維護生態系統平衡與減緩氣候變遷衝擊等,不僅可以為我們自己,也可為全球其他生物,守護這個本應生機盎然、資源充沛的地球。 

 

參考資料:  

  1. https://www.un.org/en/observances/world-soil-day 

  1. https://www.zurich.com/media/magazine/2021/how-soil-supports-life-on-earth-and-could-help-win-the-fight-against-climate-change 

  1. https://www.clientearth.org/latest/news/why-soil-matters/ 

  1. https://www.isric.org/discover/about-soils/why-are-soils-important 

 

免責聲明:  

  1.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1.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