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趨勢

文章分類按鈕

2025年永續未來的關鍵趨勢:挑戰vs.機會

 

 

當我們站在2025年的門檻上,世界對永續發展的願景充滿期待,卻又面臨挑戰,同時,儘管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經濟不平等仍然拖累氣候行動,科技創新和企業的責任感卻為永續行動注入了強大動力。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和《永續發展雜誌》(Sustainability Magazine)的最新報告,以下五大趨勢將塑造2025年的永續格局: 

 

1. 氣候政策:逆風中的堅韌前行 

全球的地緣政治局勢不斷挑戰國際合作的穩定性,從烏克蘭的衝突到加薩及蘇丹等地的動亂,氣候行動進程彷彿面對無盡阻力。然而,光明的火花仍然閃現。 

  • 美國的抉擇:儘管總統川普重新執政,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並將改革或廢除拜登政府推出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化石燃料市場仍是美國的優先事項,其氣候承諾的落實情況仍待觀察,但大部分美國人支持減少碳排放。 

  • 歐洲的壓力與機遇:儘管政治不確定性可能影響歐盟氣候議程,英國依然推動產業政策,試圖在挑戰中找到突破。 

運行的關鍵在於如何確保氣候政策能在政治風暴中保持穩定。領導者需要致力於去政治化,讓氣候行動成為所有國家的共同目標。 

 

2. 打破經濟不平等的惡性循環 

氣候變遷的危害使得部分碳排放量相對較少的國家,例如太平洋島國承受著極端天氣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嚴重影響。2025年,國際社會將進一步審視如何彌補這種不平等。 

  • 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的新框架:針對氣候不平等的裁決有望提供解決問題的法律依據。 

  • 中低發展國家的堅韌:面對龐大的綠色成本,急需協助低收入國家朝向全球目標邁進,展示出韌性與希望。 

要實現全球目標,迫切需要重新分配資源,推動區域合作,並確保氣候政策以公平為核心。 

 

3. 氣候融資的下一步 

2025年,氣候融資將迎來一場革命性變革: 

  • 損失與損害基金的啟動:針對氣候災害的恢復資金將成為低收入國家的重要支柱。 

  • 私營機構的力量:越來越多的投資與永續發展目標一致,讓資金流向更有影響力的倡議。 

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讓公私部門攜手合作,創造更高效、更公平的融資機制。 

 

4. AI:永續發展的雙面劍 

人工智慧正以驚人的速度重塑世界,為永續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 從效率提升到氣候建模:AI可優化電網、改善供應鏈,甚至提升天氣預測準確性,為應對極端氣候提供寶貴工具。 

  • 資源使用的警鐘:然而,AI技術本身的耗能和資源需求也令人擔憂。 

2025年,AI產業將更加成熟,如何平衡其帶來的效益與成本,將是關鍵。 

 

5. 企業的責任革命 

企業不再只是旁觀者,而是氣候行動的推動者。 

  • 透明度與規範的提升:歐盟的新標準要求大型公司披露氣候影響,並推動更多企業積極朝向綠色營運和自然基礎解決方案。 

  • 投資者的新期待:市場不僅看業績,也看企業的環保承諾和實踐。 

企業的下一步是將永續發展融入核心戰略,讓每個決策都能為環境帶來正向影響。 

 

結語:行動就在此刻! 

2025年可能不會是一切問題的解答,但它絕對是向永續未來邁進的重要一步。全球領導人需要加速行動,企業需要擔當責任,個人需要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當我們從2020年走向2030年這個十年的後半段,唯一確定的是:我們正越來越接近一個永續發展不再是選擇,而是必然的時代。 

 

參考資料: 

  1. https://www.oxfordeconomics.com/resource/key-climate-and-sustainability-themes-for-2025/ 

  1. https://sustainabilitymag.com/top10/top-10-predictions-for-2025  

 

免責聲明: 

1.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官網及〈台灣企業永續周報〉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永續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2.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